紛紛響應-淨零政策如火如荼
台灣
歐盟
全球
2023
《氣候變遷因應法》通過,
「2050淨零排放」入法
資本額100億以上的上市櫃公司,
以及鋼鐵、水泥產業必須啟動碳盤查
2024
環保署針對排碳大戶徵收碳費
2025
資本額50-100億上市櫃公司,啟動碳盤查
2026
資本額50億元以下上市櫃公司,啟動碳盤查
2023
十月起,CBAM碳機制上路試行:
僅要求進口商提交碳排放相關數據,
尚不需繳納費用
2026
CBAM正式實施:試行期結束,
實施付費制CBAM碳稅,
進口商須申報相關產品的碳排放量,
同時向歐盟購買「CBAM憑證」(CBAM certificate),
以繳交進口產品碳排放量之費用。
初期涵蓋五大高碳排產業:
水泥、電力、肥料、鋼鐵、鋁業
2034
CBAM全面實行、並擴及其他產業
2015
聯合國氣候峰會中通過《巴黎協定》,
限制碳排放以遏阻全球暖化效應
時至今日
超過130個國家宣示
「2050淨零排放」目標
2027
全體上市櫃公司完成碳盤查
2035
所有新販售的汽車需要零碳排
碳盤查是進入市場的必備條件
為了準確評估溫室氣體排放量,特別是面對未來歐盟乃至全球可能實施的進口規範,
全面的「碳盤查」計畫變得極為關鍵。
什麼是碳盤查?
也稱作碳足跡盤查(Carbon Footprint Verification,CFV),
透過資料蒐集與科學方法,計算出單一產品、公司、產業或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碳盤查的主要目標是確定、量化和降低溫室氣體排放,
以減緩氣候變遷的影響。
如何進行碳盤查?
收集
收集有關能源使用、生產過程和運輸的數據,以確定碳足跡的來源。
計算
使用碳管理系統計算出碳排放量。
評估
分析碳足跡的結果,得出主要排放原因和潛在的減碳機會。
制定行動方案
基於評估結果,制定減碳策略,並設立目標,以減少碳足跡。
監測
定期更新碳盤查以跟蹤進展,並對策略進行調整,以確保實現減碳目標。
為什麼碳盤查
如此重要?
-
提高意識:
幫助人們了解他們的行為、生產和消費對氣候的影響。通過碳盤查數據,
人們可以更好地理解氣候變遷問題的嚴重性,並採取積極的行動。
-
監控進展:
通過碳盤查,政府、企業和組織可以跟蹤碳足跡,確保他們遵守氣候目標和法規,
有助於實現《巴黎協定》中所訂立的減排目標。
-
減緩氣候變遷:
通過碳盤查鑑別溫室氣體排放來源,並制定相應的策略來減少排放,
有助於減緩全球暖化帶來的氣候變遷。
專為企業而生
搭載NVIDIA GPU的全方位高階伺服器
特斯拉2022年靠「碳權」大賺17.8億美元
完善的碳盤查有助於企業更容易了解其排放情況,
發現減碳機會,並有效管理碳權。
通過降低碳盤放量,企業不僅可以減少購買額外碳權的花費,
並有機會在碳交易市場上出售多餘的碳權配額增加收益。
2023年8月,台灣碳權交易所正式掛牌上路,
最快2024年開展國內外碳權交易,
也意味台灣終於加入全球碳交易市場,
對於企業的淨零策略多了更多變化。
通過碳盤查,企業可以更好地評估其碳足跡,
確保符合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標準,
並采取積極措施減少排放,以應對氣候變遷挑戰。
同時,投資者也可以利用碳盤查訊息來評估投資的可持續性,
並支持那些積極減碳的企業,實現財務和環境的雙重回報。
因此,碳盤查不僅是實現氣候目標的關鍵,
也是實現ESG目標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無論是個人、企業還是政府機構,
了解如何進行碳盤查都可以為保護地球的未來做出貢獻。
淨零排放
淨零排放
即在特定時間段,
全球「人為溫室氣體排放量」扣除「人為移除量」為零。
碳交易
把碳權做為商品,透過碳權交易平台來買賣。
企業會依規定得到一定的排碳量配額,如果超過配額,
則需要在交易市場上購買碳權,如果有多餘的配額,也可以在交易市場上出售。
碳費
由環保署收,
「碳費」可以專款專用於減排,
例如用於發展減碳科技或成立氣候基金。
碳足跡
一項活動或產品的
生命週期中,
直接與間接產生的
溫室氣體排放量。
碳中和
二氧化碳的「倉庫」,
地球最會儲存二氧化碳的天然倉庫為森林、海洋、土壤。
碳稅
由財政部收,「碳稅」則混入國家財政稅收,可用於社會福利或基礎建設
碳權
指溫室氣體的排放權利。
碳匯
二氧化碳的「倉庫」,
地球最會儲存二氧化碳的天然倉庫為森林、海洋、土壤。
CBAM
「碳邊境調整機制」
歐盟向進口商課徵的碳關稅。